一季度九江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09:07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3-07-24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0116
  • 责任部门:

  今年以来,九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把恢复和扩大内需摆在优先位置,密集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和活动,推动政策活动显效发力,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消费市场恢复态势显现。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消费市场稳步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落实和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各项促消费活动落地见效,我市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稳步恢复。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55亿元,同比增长3.8%

  (二)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在消费市场的稳步恢复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在持续释放。

  一是基础类消费增势良好。我市商超经营稳定,民生商品供给充足,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良好。1-3月,限额以上肉禽蛋奶类、水产品类、蔬菜类分别增长54.8%20.5%31.3%

  二是升级类需求持续释放。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市场供给体系逐步完善,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逐渐释放。1-3月,全市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52.1%11.1%100.2%

  三是健康类商品需求上升。居民对健康类相关商品关注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冬春交替流感高发的时期,居民纷纷储备家庭常用药品,中西药品需求量明显上升。一季度,我市限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24%,高于限上贸易单位零售额增速23.7个百分点。

  (三)接触型消费迅速回暖

  随着疫情防措施的优化调整,餐饮堂食、电影院等线下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城乡居民出游条件进一步便利,出游意愿进一步增强,旅游市场强势复苏,带动住宿、餐饮等接触型消费迅速回暖。一季度,全市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9.9%14.9%,分别比去年全年增长4.710.8个百分点。

  (四)网络销售平稳增长

  随着网络购物和网络订餐的快速发展,我市网络零售额规模持续扩大。一季度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同比增长17.9%,高于限上商品零售增速17.6个百分点,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虽然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恢复仍不及预期,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汽车、家居以及中小微企业恢复等问题还需重点关注。

  (一)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平稳转段,但是对市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趋缓,消费动力不足,一季度,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5.2%,较上年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363元和5312元,同比分别增长3.8%6.2%,增速分别比2022年回落0.8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信心不足,截至20233月末,我市住户存款余额达3167.42亿元,比年初增加280.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65.58亿元。

  (二)汽车消费增长乏力

  汽车行业是我市商贸市场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零售额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20%,然而近几年的汽车优惠政策和活动提前透支了汽车的消费潜力,外加今年3月湖北联合多家车企发放政企购车大额补贴,吸纳了我市部分购买力。在各主要车企降价促销的情况下,消费者观望情绪进一步增强,我市汽车消费增长乏力。1-3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下降16%,降幅较1-2月扩大0.2个百分点,拉低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速4.4个百分点。虽然新能源车零售额增幅较高,1-3月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00.2%,但其零售额仅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2.7%,影响甚微,难以形成有力支撑。

  (三)家居类商品继续下行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有所恢复,但建材、家电等下游市场恢复有所滞后,家居类商品销售继续下行。1-3月,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下降7.8%17%17.8%,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降幅较1-2月扩大1.82.5个百分点。

  (四)中小微企业恢复困难

  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影响消退以后,中小微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规范性差、抗风险能力弱,恢复较为困难。1-3月,全市限额以上中、小、微型企业增速分别为-2.1%-0.8%-2.2%,低于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10.82.2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压舱石。接下来,要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增强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助推我市消费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稳收入,稳预期。一方面,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推进稳岗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解决群众就业难问题,同时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压力,稳定消费预期;另一方面,加强惠企纾困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稳定市场主体,促进居民就业,提高收入,提振消费信心。

  二要优供给,扩内需。顺应消费转型需求,紧扣绿色消费理念,提高绿色农产品、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品的市场供应能力;顺应智能化发展趋势,大力开发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三要优环境,促消费。深入推进商贸消费升级行动,鼓励夜经济、地摊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的发展,合理规划地摊经济开放区域和时间,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空间;打造夜经济特色商业区,加强商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提高消费者体验,释放文旅消费潜力。